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四川盆地不同区域城市降水过程对PM2.5清除作用分析
林丹, 郭晓梅, 王维佳
干旱气象    2023, 41 (4): 620-628.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3)-04-0620
摘要132)   HTML6)    PDF(pc) (1800KB)(606)    收藏

探究降水对不同区域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可为当地空气质量评估和预报以及大气污染防治等提供重要科学支撑。利用2016—2021年四川盆地成都、乐山、宜宾、绵阳和达州5个典型城市逐小时降水观测资料和PM2.5质量浓度监测数据,从降水过程发生时段、持续时间、强度以及降水前PM2.5初始浓度等方面,探析降水过程对不同区域城市PM2.5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随着降水强度或PM2.5初始质量浓度增加,四川盆地PM2.5正清除过程占比增加,清除率升高。空气污染状态下,1 mm·h-1及以上降水强度对四川盆地PM2.5清除作用明显提升,清除率达35.0%。PM2.5清除作用与降水过程持续时间呈正相关,降水持续时间超过3 h的清除率较持续时间小于等于3 h的高出9.0%~18.0%。四川盆地凌晨和下午的降水过程出现正清除的概率较高,且凌晨的降水过程对PM2.5清除效果更好。对比来看,降水发生后,乐山和宜宾出现正清除过程占比较高,且在不同PM2.5初始质量浓度下,随着降水持续时间增加,清除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基于ISCCP云资料的中国地区不同类型云的时空分布
范思睿, 王维佳, 林丹
干旱气象    2020, 38 (2): 213-225.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0)-02-0213
摘要411)      PDF(pc) (5600KB)(2138)    收藏
利用1994—2009年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中D2卫星观测月平均云数据集,从不同区域、不同云类角度出发,详细分析中国地区云量、云水路径、云光学厚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地区大部分水云分布在四川盆地至东南沿海一带,而大部分冰云分布在北方和青藏高原地区,其中卷云覆盖最广、云量最大,其次为卷层云、水高层云、水积云,而冰云中低云云量最小。(2)水云中层积云、雨层云和冰云中深对流云总云量、云水路径和云光学厚度均较大,云水含量丰富,对四川盆地至东南沿海一带降水贡献较大。(3)不同云类的总云量季节变化明显,不同区域表现不一,多数水云尤其是雨层云在北方和高原地区夏多冬少,而在西南和东南地区冬多夏少;冰云季节变化的地域性差异较小,多数区域高积云和高层云冬多夏少,卷层云和深对流云夏多冬少,表明冬季对流减弱使得冰云集聚且向中低层发展,而夏季温度升高、对流增强使得水云集聚并向高层发展。(4)水云中层云和雨层云的云水路径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地域性特征明显,尤其是东南地区,表现为双峰型分布,峰值分别在2月和11月;冰云的云水路径在北方地区夏季达到峰值,而在南方地区冬季达到峰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西南地区云量变化特征
李慧晶,刘建西,刘东升,王维佳,林丹
干旱气象    DOI: 10. 11755/j. issn. 1006 -7639(2014) -02 -0194